他笔下的兰花无根无土,为何有情有义——气节
他画的兰花无根无土,却有情有义
— 郑思肖
宋末诗人、画家,宋亡后改名思肖,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清代乾隆帝曾为郑所南特制一个砚台,并刻诗称颂:
"坐惟南向此龙宾,介石千秋尚有神。
博学宏词世恒有,睪然叩阙上书人。”
了解郑所南的人,才能读懂这首诗以及诗背后的,忠君爱国的涵义 。
那时,元兵入侵,郑所南上书朝廷怒斥尸位素餐者恃权误国,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抵抗元军。他言辞激烈,惹怒了当权者,于是上书被扣压,失去面圣的机会。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他失望地回到家乡,写下这样的句子。对他来说,忠国的傲骨,比性命还重要。
旧朝没落,元朝兴起。
郑所南誓不仕元,自称“孤臣”,改名为“思肖”。“肖”在结构上,是繁体字赵(趙)的一部分,“思肖”,则是思念赵国。
他还把家中的匾额更名为“本穴世家”,把“本”字下的“十”移入“穴”中,即为“大宋世家”。
此外,他每次听到蒙古语,就掩耳迅速离开,见到蒙古人,更是一脸厌恶,逢国亡祭日,他必定向南方哭拜。
他本就没有至亲可依靠,22岁失父,36岁丧母,唯一的妹妹下落不明。
而亡国后,原本的知己赵孟頫,身为旧朝皇族后裔,竟去做了元朝的官。郑所南内心失望,从此与他断绝了来往。
没有至亲,也没有知己好友,郑所南的后半生过得异常孤苦。
郑所南一生擅长画兰。
亡国后,他笔下的兰花仍旧兰叶挺拔,但却无根无土。人们觉得奇怪,向他询问。他反问道:"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
有一次,县令命他画兰花,他一口拒绝,县令以土地赋役威胁。他用尽全身力气说:“头可断,兰不可画!”兰花在他心里,早已是爱国气节的寄托,怎可轻易画与他人?
倪瓒说他:
“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亡国恨再浓,如今也已消散不见了,而郑思肖却和他笔下的兰花一样,哪怕根和土都没有了,依旧一身傲骨。
哪怕世人不解、不认同,依旧是“无人花自香”的姿态。而这样的兰花香,也只有忠贞之士才能闻得到吧。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