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产业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导读:“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对文化产业概念的定义,全世界从未形成过统一。在我国,政界、学界认识不同,其争论也从未停止。面对经济下行和复苏存在不稳定性及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以互联网及融合思维下的文化产业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因此,从理论上准确定义文化产业的概念,并以此从思想上统一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显得尤为迫切。)
一、大文化产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这是一个“破”的时代。当今人类已全面进入“万物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无线移动、自媒体等成为“智慧社会”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正在打破和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规律,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原有模式;人类的思维、消费、生活等方式都在转变;企业的管理、运营、商业等模式正在重构;产业的结构、业态、种类等正在彻底改变。
2、文化立国的战略的实施
这又是一个“立”的时代。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方式、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精神理念和物质产品的竞争成为新的发展的重点。在国际范围内,把本国文化与价值观物化在实际产品中输出到世界各国已成为全球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这是一个产业发展跨行业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文化立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为我国实现“中国梦”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如何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与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加快发展速度齐头并进,唯有将抽象的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将文化融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以文化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带动全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大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区别
1、传统的文化产业概念
文化产业就是文化的物化,是具有精神性和娱乐性“文化”在所有产品上的集中体现,它涵盖了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等的一系列活动来定义文化产业。不同国家、地区对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但以“内容”为核心的界定殊途同归。
我国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认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共九大类。
如此费心费神的划分,表面看起来条条在理,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不免繁杂拖沓使人陷入迷惘。
2、大文化产业的概念
大文化产业就是以民族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作为产品的精髓和核心,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利用现代高科技,实现产品创新,将“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等抽象的文化物化为有形产品,也就是将产品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高度统一起来,让消费者在使用与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使产品升规格、上档次,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俗说,大文化产业就是“文化的产业化,产品的文化化”,连接在文化与产业(或产品)之间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创意,而实现创意就必须依靠科技手段。这也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思维。
三、大文化产业的实质内涵
大文化产业其形式就是“文化+”,是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全领域的深度植入和渗透。其实质就是将优秀文化和无形文化的精神赋予有形的产品,形成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与新形态,从而实现产品、市场、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聚集、互动、融合和创新。
“文化+”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就是文化+一、二、三产业,也就是要给经济植入文化的DNA,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新产业、新创意、新业态,使得经济在文化的基因中裂变升级,使文化在经济承载下绽放。“文化+经济”特别注重人们在消费产品的同时,除使用价值之外,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因此,“文化+经济”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
2、文化+要素
“文化+要素”是文化产业的“对内融合”,就是以文化、科技、信息、创意、资本、市场、人才、品牌等为代表的产业要素,通过集成创新而形成新的融合发展模式。
3、文化+平台
“文化+平台”就是跨平台融合,是文化产业的“空间重塑”。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发展不再限定有限的空间,而是开展多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创新,“文化+互联网”就是典型代表。
实践证明:“文化+”越丰富、越深入、越广泛,经济越强劲、越发达、越繁荣。
四、大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1、文化是大文化产业的灵魂和核心
“大文化产业”的重要属性就是文化引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先进文化贯穿于产业的整个链条,文化是产品的灵魂和精髓。大文化产业通过创意设计使产品更加完善,并用科技手段将文化体现在外观设计、实用性、方便性、灵巧性等方面。大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经济的输出和市场占领的重要手段,尤其更重要的是与世界各国价值观的输出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大文化产业将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石。
2、双重属性是大文化产业的本质特点
文化具有物质层面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大文化产业亦是如此。一是经济属性,即大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意识属性,即大文化产业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内生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这两种属性是“大文化产业”固有的,二者缺一不可。就像美国的电影产业,在满足人们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将美国的价值观和取向悄无声息地灌输给国人。
3、融合是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和共享经济模式下,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与创造力,最大化地实现个人价值。“大文化产业”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过企业发展平台化,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创新,使产业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大文化产业不是照搬文化复制文化,而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创新和创造,是在突破传统发展思维模式,以人的智力、知识和创新为驱动力,是典型的文化资源、人的聪明才智、科技等生产要素相互融合的产物。
总之,“大文化产业”的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既然“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所有的产业也都可以视为是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