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四皓-五老-六逸-七贤-八仙-九老(二)
商山四皓、睢阳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香山九老等等以数字冠名而得以传名千古,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色;而以此作为创作的最佳题材,一直是人物画家的愿望,但是要想在画面上满意地来实现这种愿望,并非容易。
睢阳五老
北宋 佚名 睢阳五老图(文章附高清大图)
睢阳即今天河南商丘市南一带
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重臣杜衍致仕后在睢阳闲居,与王涣、毕世长、冯平、朱贯四位故官,在睢阳寓居时结社组织“五老会”。主要是赋诗论文,不干时事,人敬之如著蔡。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商丘县城西二里,建有五老祠,嘉靖十六年(1537年)毁于水,知州玫林于嘉靖四十一年,移建护城堤内。朱贯之后裔刑部郎中朱景贤刻五老遗像于祠中。
康熙年间,五老石像归于宋荦胞弟宋炌西湄别墅中,现下落不明。
明人画 朱克柔缂丝五老图
竹溪六逸
沈敦和 竹溪六逸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拍品
李白与竹溪六逸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与李唐室同宗。其先世在隋末时远谪西域,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城附近)。至中宗神龙初年(705-707),李白之父才携家迁回内地,居于绵州昌隆县青廉乡(今四川江油县)。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已是满腹经纶,制作盈笥,习得一身才艺,遂“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出三峡,到江陵,泛洞庭,登庐山,直下金陵、扬州、会稽一带,最后到达湖北安陆,与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为时约十年之久。
明 仇英 松林六逸
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张大千 竹溪六逸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乱隐居庐山屏风叠。永王璘东巡,招人幕府。后永王在与肃宗李亭的争斗中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下狱,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759)行至巫山,遇赦东归。上元二年(761)秋,李光弼率军抵抗史朝义,李白入幕府请缨杀敌,途中因病返回金陵,投奔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冬,李白逝于当涂,享年六十二岁。临终以手稿付李阳冰,阳冰编为《草堂集》,并为作序。
张大千 1939年作 竹溪六逸图
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移家任城。其时李白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族弟李凝为单父(今单县)主簿,近世族祖李辅为鲁郡(今兖州)都督,从祖为济南太守,另外还有族弟李幼成、李令问等亦在鲁地供职。李白在此结交各地名士,与杜甫、高适漫游。齐鲁山川名胜,多有其游踪足迹。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北宋 佚名 睢阳五老图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