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名画 | 耶稣也调皮?来看这幅画究竟在讲什么
列奥纳多·达·芬奇-《圣母、圣子与圣安妮》,木板油画,168cm×130cm,1508年-1510年,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此前,达芬奇的绝迹“男版蒙娜丽莎”——《救世主》在纽约拍卖会上拍出天价29.57亿人民币,除了现已广为人知的这些作品,达芬奇还有什么名作是我们值得去了解的?萃花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正是他的另一幅名画——《圣母、圣子与圣安妮》。
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故事,1987年7月17日这天,有名退伍兵在伦敦国家博物馆举枪射击圣母,造成了画中的圣母胸口一块直径约15cm的损伤。它的修复被艺术史界、修复界、新闻媒体一致评为奇迹,得以看到这幅画的我们,永远也无法想象它曾经被子弹轰出过一个大洞。现在,就让萃花带大家走进这一奇迹——《圣母、圣子与圣安妮》。
一切都还没有定型
(注:左上白色边框为颜色的变化,下框为光影的运用。)
画中是圣母、圣安妮与耶稣,圣母玛利亚坐在母亲的膝上,伸手去抱耶稣,而耶稣正抓着一只小山羊,并试图骑上去,他回头看向自己的母亲,脸上带着纯真的微笑。这就是这幅画所描绘的场景。
我们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是时间在缓慢的变化,从白昼到夜晚,从夜晚到白昼,从童年到成年,从老年到纯真,分不清是晨曦还是暮光,但我们不再害怕黑影。
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一种稳定的三角形,在达芬奇的美学观里,三角形是一种完美的结构,但是在这种结构下面,包含的是另一种理念——三人年龄的过渡。这仿佛预示着一切都在变化,我们看到的三角形,实际上在另一层面又有着一种不确定性。无论结构多么的稳固,画中人都有着即将分离的前兆。也恰恰是这种稳固感之下的不确定,才使这幅画有了引人深思的意义。
三人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跟随萃花一起观察圣安妮、圣母与耶稣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到,虽然三人脸上都挂着“达芬奇式的微笑”,但又是不尽相同的,圣安妮脸上是慈祥,她的目光是望着耶稣的;圣母则是一种圣洁;耶稣的表情是超出年龄的平静与坚毅。
达芬奇习惯用炭笔与色笔交替绘画,青灰色的画纸与炭笔结合,形成了一种朦胧之感,耶稣一家似乎正在这种朦胧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可他们脸上的表情,无时无刻不在告诉着我们,朦胧没有遮住圣者的眼睛,仅仅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说到这里,萃花插句嘴,圣人就是不一样,这么年轻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圣母与耶稣身上的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普遍崇尚用一种勾画式的方法去描画事物的轮廓,但走在时代前端的达芬奇,抛弃了这种呆板的方式,他喜欢运用明暗的对比来突出形体。
达芬奇认为明暗的变化,就是画中光与影的变化,就像阳光照进一间卧室,卧室总有明亮的地方,也有黑暗的地方一样,都是最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
在《圣母、圣子与圣安妮》中,我们几乎看不出线条的痕迹,而圣母与耶稣身上的光却显得那么明亮,耶稣抓住羊角,转身望向母亲,他的眼中并不是询问,也不是撒娇,他用超脱了孩子的睿智眼光看着自己的母亲,仿佛想心平气和的向母亲讲述一件什么事情。此时的萃花撇了撇嘴,果然,救世主的童年都跟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呐!
事实上,从“上帝的羔羊”一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画中所要表现的,是耶稣的自我牺牲,耶稣背负人间的痛苦,化身上帝的羔羊,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达芬奇将光影运用到了极致。
(注:《约翰福音》第一章中讲到,见证人施洗约翰曾见到耶稣,便说“看哪!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
圣人给予大地颜色
整幅画的颜色基调是青色的,青色不算是一种庄重的颜色,但青色在这幅画中却运用的十分得当,群山的青与远处河流的青融合在一起,远方贫瘠的土地与近处圣者三人所处的环境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在他们的近处,有一颗黑色的树正在复苏,这种对比似乎说明着圣者以救世主的形态存在于这个空间,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生命开始复苏的地方。
你可能还想知道
1.《圣母、圣子与圣安妮》这幅画的背面有三幅素描,第一幅是个马头,第二幅是头骨的侧面,第三幅是圣婴的半身像,这三幅素描是不是出自达芬奇之手,至今还没有结论。
2.圣安妮(或圣安娜)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但《圣经·新约全书》中并没有提到过她,对她的信仰早期较为流行。
达芬奇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数学、天文、地质、生理等方面都有所专注,是让萃花最佩服的一位画家,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达芬奇这位大师,感受一下来自他身上的正能量。
列奥纳多·达·芬奇-《圣母、圣子与圣安妮》,木板油画,168cm×130cm,1508年-1510年,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