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和他的《十六罗汉图》超美欣赏
(贯休)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
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衣披百衲,杖扶一筇。梵书贝帙,注目横胸。阿唎咤迦,若有所记。记则不无,而非文字。第十三因揭陀尊者,今定为阿迎阿机达尊者,位第一。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本是浙江兰溪人,至7岁出家,记忆力超强,史载说他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又雅好吟诗,与僧皎然、齐己齐名,是晚唐诗僧群体中佼佼者之一。
▲抱膝独坐,嗒然若忘。心是菩萨,貌是鬼王。左旃檀涂,右利刀割。何怨何恩,平等解脱。第十五阿氏多尊者,今定为阿资达尊者,位第二。
唐景福间,贯休云游到杭州,吴越国君钱鏐慕名拜见,并索要诗篇。贯休赋诗《献钱尚父》一首,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句,因为当时钱鏐有统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但贯休不给面子,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耶!”
▲毕日岩中,入无生忍。流水行云,事理俱泯。聊复尔尔,起心则那。威音贤刧,一瞬而过。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今定为拔纳西尊者,位第三。
相比其诗的放旷和个性的狷介而言,让贯休垂名后世的还更属他超凡的绘画艺术。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都对他的画予以介绍,尤其对他擅长的罗汉画推崇有加,言其“多作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这可以说是时人谈及贯休罗汉画的一致观感和评价,也在其著名的《十六罗汉像》中有着淋漓的表现。
▲摵石侧膝,于焉以息。惟是上人,非语非默。眉毛拖地,以手挽之。讵云拣择,以示丝丝。第七迦理尊者,今定为嘎礼嘎尊者,位第四。
关于贯休《十六罗汉像》的风貌,宋人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记云:“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牙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能。或问之,答云:‘休自梦中所睹尔。’”
▲顤顟其面,殑其身。中有相好,孰识此因。以经掷地,参学事记。佛尚不居,而况非佛。第八阀阇那弗多尊者,今定为拔杂哩逋答喇尊者,位第五。
贯休自答此画为梦得之物,自然是隐语,但这实际也符合古来书画佳作多为艺术家意兴酣畅之作、淋漓之笔的一贯设定:艺术家处在一种如梦似幻的状态中,而迸发毕生的艺术积淀。
▲灌顶豊颐,着水田衣。七佛说偈,却得闻之。目穷色空,任其蚌鹬。跌坐盘陀,行脚事毕。第六耽设啰跋陀尊者,今定为拔哈达喇尊者,位第六。
据史料记载,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始画于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其时年仅半百的贯休驻锡在家乡兰溪县的和安寺,彼时其罗汉画风已经形成,并正为信州怀玉山(今江西玉山县)的寺庙创作《十六罗汉图》,已经完成十幅。
▲前身饮光,后身慧理。西竺灵鹫,识飞来此。芒鞵几两,竹杖一根。可放下着,永住圣因。第三宾头卢颇罗堕誓尊者今定为嘎纳嘎巴萨尊者,位第七。
然而,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转战长江下游,贯休的家乡已成战场。为避战乱,贯休只好携画避难,先是流离吴越一带,后来又前往荆湘,一直行脚在外,直到乾宁二年(895年),他才在湖北江陵补画了其余六尊,把十六罗汉之数续足,并由景昭禅师携归怀玉山。
▲五蕴六识,真幻异同。竖此一拍,非彼天龙。与木石居,毛生手足。何不翦之,谁翦豕鹿。第二,迦诺迦伐嗟尊者,今定为嘎纳嘎拔哈喇錣杂尊者,位第八。
贯休晚年的时候,流落西蜀,受到蜀主王建的礼遇,主持东禅院。经学者考证,贯休在蜀虽不轻易绘画,但也另行创作了一本《十六罗汉像》。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贯休圆寂,享年81岁。后汉广改十二年(公元949年),贯休晚年所绘的这本《十六罗汉像》被纳入后蜀孟知祥内府。后蜀灭亡后,贯休的这本绘画随即归入宋代御府收藏。后经“靖康之变”而可能被金人掠至北地,从此下落未明。
▲轩鼻呴口,数珠在乎。万法归一,一法不受。娑罗树下,兀然忘形。演无声偈,有童子听。第五拔诺迦尊者,今定为拔嘎沽拉尊者,位第九。
而此前传入怀玉山的罗汉图像,则因其图画神异,被当地时时拿来作祈雨之用:
尝睹所画水墨罗汉,云是休公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故悉是梵向,形骨古怪。其真本在豫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请祈雨。无不应验。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亢眉瞪目,若有所怒。借问佛子,怒生何处。喜为怒对,怒亦喜因。画师着笔,任其传神。第十一,罗怙罗尊者,今定为喇乎拉尊者,位第十。
此外,来寺游山的仕宦文人也常索请图画来看。为应付这些“祈雨”“观画”的要求,并保护原作,寺僧只好将真迹摹成几个仿本。此画也率然成为后世图写罗汉像最著名的范本之一,为历代画人仿摹不绝。而随着真迹的磨灭,流传于世,供人品评赏鉴的便是这些水平高低不平的摹仿本了。
▲倚槎枒树,憩伛偻身。谁为触背,谁为主宾。示其两指,以扇拂之。捉摸不得,拟议即非。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今定为租查巴纳塔嘎尊者,位第十一。
清初,《十六罗汉像》(应为怀玉山系统的传本)为浙江钱塘圣因寺所得,供奉于寺内的西湖山房。
▲有台其背,有厖其眉。经横于膝,无虑无思。稽首尊者,寿复何若。侍然灯筵,待弥勒阁。第一宾罗跋啰堕阇尊者,今定为毕那楂拉拔哈喇錣杂尊者,位第十二。
圣因寺原本是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在西湖孤山建的行宫,后因继位的雍正皇帝不爱南巡,为节省行宫的“物业维护费”,便将行宫改成圣因寺,用以供奉康熙的牌位。之后的乾隆皇帝重启南巡,为便于在寺内拜祭康熙牌位,便将圣因寺一分为二,分一边在寺旁重建行宫。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杭州西湖,亲到圣因寺瞻礼,便得以见到贯休这套《十六罗汉像》的传本。
▲了一切法,参如是经。水流石冷,风过花馨。示囫囵地,示光明藏。立意扫除,是谓理障。第十半托迦尊者,今定为巴纳塔嘎尊者,位第十三。
展玩之下,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叹为奇笔,亲题像赞和跋语:
“唐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见《宣和画谱》。自广明至今垂千年,流传浙中,供藏于钱塘圣南巡驻西湖行宫,诣寺瞻礼,因一展观,信奇笔也。第尊者名号,沿译经之旧,未合梵夹本音,其名次前后亦与章嘉国师据梵经所定互异。爰以今定《同文韵统》合音字位次注于原署标识之下,各题以赞,重为书签,仍归寺中传世永宝。夫四大本无,画于何有,仍斤斤于名相文字之别,得毋为诸善者诃耶?御识。”
▲晓目突额,若鬼臾区。见者莫怖,犬慈真如。呿偃仰,合掌双手。不圣不凡,非无非有。第十二伽犀尊者,今定为纳阿噶塞纳尊者,位第十四。
并诏令宫廷画家丁观鹏描摹,用宣纸设色,敬摹一本,带回宫里收藏。为感遇皇帝的圣眷,乾隆二十九年(1794年),圣因寺住持明水禅师募资将《十六罗汉图》按图勒石,每像一石,并刻上乾隆的御笔题赞、御定罗汉位次及名号。并建妙相塔于圣因寺内,外以妙相亭围护。妙相塔通体用汉白玉料,贯休十六应真像及乾隆御赞镶嵌其间,故此塔又称玉佛塔。石刻之本由此得到流传。原画则遵乾隆圣旨珍藏于圣因寺西湖山房之内。
▲扇取祛热,衣取蔽寒。云无寒热,是外道禅。热即热中,寒离寒里。金不复矿,冰仍是水。第九戒愽伽尊者,今定为锅巴嘎尊者,位第十五。
咸丰十一年(1861),因太平军李秀成部攻陷杭州,圣因寺遭劫,原先供藏在寺里的贯休《罗汉图》传本从此流失不明。妙相亭也毁于兵燹,但汉白玉佛塔尚存。万幸的是,《十六罗汉像》的石刻得以留存,辗转至今,已从圣因寺旧址转入杭州孔庙文昌阁收存,也由此重连了这一绵延千年的历史画脉。
▲以沈水香,炷折脚鼎。三藏灵文,转弹指顷,法尚不住,何像可留。问谁多事,曰此贯休。第四难提密多罗庆友尊,今定为阿必达尊者,位第十六。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