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魏国为何错失人才而没落?
一说起魏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被秦国狂揍的小国、弱国。
然而这个在世人眼里的小国、弱国一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边不堪。最开始的魏国可谓战国首霸,四面出击打得齐国、楚国、秦国哭爹喊娘的。
就是这样一个强国后来却走向没落了,与他强盛的原因一样,他的没落也是因为人才,不同的是因为招揽人才而强盛,也是因为错失人才而没落。
纵观大魏国流失的人才有很多,其中有五位是最令人痛惜的,他们分别是吴起、孙膑、商鞅、张仪、范雎。
吴起:因猜忌而远赴楚国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如同孟子在儒家中被称为亚圣,吴起也被许多兵家人士称为兵家亚圣。这样一个军事才华横溢的人,在得到魏文侯重用之后,帮助魏国在河西战场上击败了秦国,将秦国打得只能依洛水而建据点来防御。此外吴起还为魏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魏武卒。这支魏武卒为魏国的称霸大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为魏国建立卓越功勋的将军却在魏武侯上台后受到猜忌远赴楚国。
公叔座出任魏国相国后,害怕自己的相位被功勋卓著的吴起给夺走,便听从门客的建议。先是离间魏武侯与吴起的关系,紧接着让魏武侯将下嫁公主试探吴起,随后邀请吴起跟公主来家里做客,并在宴席上激怒公主,惹得公主羞辱自己。吴起在看到公主连堂堂相国都敢欺负,便回绝了魏武侯下嫁公主的好意,结果就是受到魏武侯的猜忌而远赴楚国。值得一提的是白起到了楚国之后,组织了一场变法,虽然变法最终失败了,但是也让本就强大的楚国更加强大。
孙膑:因庞涓陷害而仇视魏国
孙膑跟庞涓都是鬼谷子座下弟子,庞涓比孙膑早些下山。等到孙膑也学成下山之时,受到庞涓邀请到了魏国(其实庞涓本就没安好心,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并没有得到魏王的重用。于此同时庞涓更是捏造罪名陷害孙膑,害得孙膑遭受膑刑和黥刑。若非此时刚好齐国使者出使魏国,见孙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暗中将孙膑护送回齐国,恐怕一代兵家大师就毁于一旦了。
孙膑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魏国作死,自己撕破三晋同盟,攻赵、打韩,赵、韩二国请求齐国救援,在孙膑的指导下先是围魏救赵、后又围魏救韩,并在庞涓回军救国的路上于桂陵、马陵设下埋伏打破魏军。其中马陵之战,庞涓战死,魏国损失惨重从此让出霸主的位置。
商鞅:最为可惜的人才流失
一说起商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终让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各国惧怕的虎狼之国。但是这样一位变法奇才一开始却是在魏国任职的,商鞅最初是在魏国相国公叔座门下当中庶子。据《战国·策魏策》载: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竞。”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因为魏惠王的刚愎自用,最终魏国失去了这样一个变法奇才,如果商鞅在魏国得到重用,说不定魏国的衰弱能够自此止住并再次崛起。
张仪:本是魏国人,相煎何太急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一个纵横家,张仪见日渐衰弱的魏国没有让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便毅然决然的离开魏国,最终在秦国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开启了他传奇的外交生涯,在他的帮助下,秦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邦交伐战,最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值得一提的是,魏国作为秦国东出的第一对手,也是受到张仪伤害最多的一个国家。
范雎:魏国负我,我必报仇
如果说吴起、孙膑、商鞅本不是魏国人流失就算了,张仪因为志向问题不仕魏王也无可厚非。那么范雎就真的是可惜了。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最开始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在见到秦昭襄王后,范雎便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如果说张仪的连横之策,只是让魏国收到皮肉之苦的话,那么范雎的远交近攻那可是要了魏国的老命。魏国的国土就这么被一点一点的蚕食而尽,如果当初没有魏相的欺辱,范雎还是一心一意的想要为母国出一份力的。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