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诛杀官员最多的皇帝是谁?雍正也只能排第二
乾隆登基之初如同温暖的太阳一般,把雍正曾经高压处理的案件全部从宽处理,让被雍正处理的家族成员和大臣们倍感温暖,赢得了普遍赞誉和广泛支持。
《郎潜纪闻二笔》也有记载说:“乾隆皇帝即位,所颁布的诏令,善政不绝,四海之内,无不欢呼雀跃。”所有人都认为,乾隆将一改雍正时期的高压严苛,重新获得最宽松的政治生活。甚至朝鲜使臣也认为:“雍正有苛刻之名,而乾隆行宽大之政。”《朝鲜李朝实录》
在乾隆登基的前十三年的确是行的是“宽大”之政,整个官场如同在绷紧的锁链之中得到解脱,甚至有的人担心乾隆新政虽然宽大温和,但是太过于柔弱是否能够有能力驾驭这个复杂局面。
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_图
一切担心都是多余,在乾隆新政的带动下,帝国大船稳步前行,呈现出崭新气象,而作为年轻的帝国掌舵者,乾隆一时之间收获了天下所有的美名。
谁知,如同平稳行驶的大船,在十三年之后,风云突变,波涛汹涌,将整个朝政进行强烈颠簸,让朝臣才惊讶发现,乾隆的冷酷比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乾隆十三开始,一向温和实行“仁政”的乾隆掀起特大官场地震。
表层原因是皇后突然去世,乾隆深受刺激,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个帝国风气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在巨大的悲痛感情打击下,一股政治寒冬气流,突然变得残酷冰冷。
乾隆的震怒从官员剃头开始切入,导致多名封疆大吏因头发而跌掉整个脑袋。
乾隆皇帝书法_图
按照满洲风俗,皇后去世,官员们白天内不许剃头,以表示内心悲痛之情。只不过这一风俗并无具体法规要求,而此前就连雍正去世后,许多官员百日内剃头并未有任何处理。乾隆却认为这是官员对皇后的大不敬,是对整个纲吉礼法规则的挑战。一开始想把剃头官员全部处斩,最后发现剃头的人实在太多,不得已才做出轻判。但对于江南河道总督这样的一品高官在皇后丧失期间剃头,震怒非常,将其赐死,湖南巡抚、湖北巡抚因此革职。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对皇后之丧表达哀悼的满洲官员也甚为不满,乾隆对满洲官员的重用程度超过此前所有,他认为,这些满洲官员所受皇恩较汉人官员尤为深重,“义当号痛奔赴”。所以乾隆迅速惩戒53位没有上奏悼念的忘恩负义之人,每人各降两级。
大学士张廷玉在给去世不久的皇后写祭文时用了“泉台”二字,沉浸在巨大打击的乾隆觉得这两个字不够“尊荣”,用在普通人身上可以,“岂可加之皇后之尊”?最后以“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理之义”之罪名,停发工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大学士张廷玉从政四十七年第一次遭遇到的处分。
乾隆九年的圣旨中的满文_图
四月二十日,乾隆发现,在皇后的册文中,“皇妣”二字,在翻译成满文时,误成“先太后”,乾隆气愤斥责说:“从来翻译有是理乎?此非无心之过,文意不通可比”意思是说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因不满张廷玉被乾隆解除协办大学士之故,心怀怨恨,有意对皇后进行嘲弄,拟秋后处斩。此后满族尚书和吏部侍郎等官员都因此受到处罚,工部办理皇后宝册时,乾隆认为“甚属粗鄙”以“大不敬罪”进行处分,全堂问罪。光禄寺因祭礼所用祭品、桌子“俱不洁净鲜明”多位官员因此被免职、降级。
乾隆十三年以前处分大臣十分谨慎,只有一个处死的提督鄂善一人,因为被揭发贪污1600两银子,乾隆不忍杀他,甚至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下旨让他自尽:“垂泪谕之,令其自尽”。乾隆形容当时感受说:“降旨之后,心中翻腾难过,不能自释,如人身之失手足也。”
由于皇后的病故,直接导致了乾隆从早期的“宽仁”一下转变高压残酷冰冷,丧偶之后是偶然打击事件,却成了他反思过去宽纵政策的一个契机。
乾隆古装御容图_图
乾隆十三年是政治分水岭,政治氛围更是从暖春一下到了寒冬。
金川之战前后三任统兵大臣庆复、张广泗、讷亲此前均是乾隆心腹爱将,但是在这一年都被先后处死。尤其讷亲是当时年龄最小,职位最高的军机大臣,乾隆说他“为第一受恩之人”、“以为少年大臣中可以望其有成者”最终也难逃一死。金川失败后,乾隆发现军纪废弛战斗力低下是主要原因,为此他决定“凡是武官,临阵脱逃的一律不得保全首级,此后他开始建立训练营,亲自进行监督检阅。”
以杀字为主线,开启了冷酷的治理。为何说乾隆“酷”?
因为一场整治的风暴大席卷,让他成了清代治腐最铁腕的皇帝,也让他成了整个大清诛杀官员最多的皇帝。往往人们都认为雍正帝期间杀官最多最狠,但据史料所记早年间乾隆帝诛杀官员数量,级别,均创清代最高记录。
尤其是废除完赃减等条例,乾隆认为,这项条例已经不能遏制官场不正之风,相反给了他们大肆侵贪的保温箱:“年来侵贪渐多”并明确说“一犯侵贪,即入实情,且即与勾决。人人共知法在必行,无可幸免。身家既破,子孙莫保。”废除雍正时期贪官被判刑可以自填亏空免死政策,乾隆规定,凡是因为挪用公款而被判死缓的,都要用自家财产赔补,未能赔补的,所欠额超过一千两的,而贪者超过八十两的,就要执行死刑,多少钱也买不回一条命。这一道命令,几乎要了当时所有案发官员的命。不仅如此,违者处死后,所有财产也要全部追查,上缴国库,方才罢手。
张廷玉(1672年—1755年)_图
此后陆续处理了许多贪挪大案,涉及被重处的官僚有四川学政朱荃、云南巡抚图尔炳阿、广东巡抚、湖北驯抚、山西布政使这些高级官吏在这场整治风暴中均未幸免。除此之外又处理数批窝案串案,并针对雍正遗老鄂尔泰、张廷玉为首的朋党形势进行全面整顿,以此瓦解“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的结党趋势。
整个社会也启动了高压社会治理,其高压态势层层推进。
乾隆十三年之前,全国死刑犯数量很少,能不处死的,乾隆尽量从宽处理。此后,乾隆对批准缓刑的一概处死。虽然此前乾隆多次强调“安良必先处暴,容恶适足养奸”,但社会治安整体未得到有效治理,发生许多抢米抗粮事件。当福建发生老官寨教案后,乾隆突然发狠:“此案务须严行访缉,竭力擒捕,痛绝根株,以绝后患”。
张廷玉 书法手稿_图
在一年后,乾隆解释了为什么一下子进行高压治理时说:“当初我登基时,因为人命关天,实实在在不忍心痛下杀手,可是这么多年我才发现,一味纵容姑息,必将继续让这些人胡作非为,肆无忌惮。”虽然在皇后去世后,乾隆深受精神打击,情绪化的恼怒带到了政治层面,但却并非全部,而是鉴于其改变雍正以来的高压治理后,出现了集中的懈怠和治腐等系列问题。
乾隆以残酷高压手段的变脸,一来他到底是雍正儿子,脾气暴躁果敢,二来是宽严相济才能带动帝国机器运转,遗憾的是,在乾隆晚期又上演了长期的“宽仁”,导致官员不正之风再次来袭,被回头浪猛猛冲击,葬送了初见曙光的盛世气象。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