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两千年前的尺牍文化
▼
简
牍
图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纸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除了把文字记录在甲骨、金石上之外,使用最为广泛、时间最长的便是竹和木,而经过加工后写了字的竹和木就称为“简牍”。
简牍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简牍已大量使用。秦汉时期(前221—220),简牍是最主要的文字载体。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直到东晋末年才逐渐被纸张取代。也就是说,它作为主要的文献形式在中国使用的时间长达千余年。
曹魏˙楼兰木简
魏晋˙楼兰木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虽然我们常说“简牍”,但其实“简”和“牍”是不同的概念!简,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削成长条形,再将写字的一面打磨光滑;如果是竹质的,还要用火将竹子烤干防蛀,“杀”去竹青,烤出“汗”珠,故称“杀青”或“汗青”。
从简的长度来看,一般的简片长约23厘米,而宽多为1厘米左右。汉代竹简对于各种书信多规定用1尺长的简片(在汉代,1尺长度约等于23.5厘米),这也是“尺牍”这个概念的由来。官府所用文书简长为2尺,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的为2尺4寸,而用于书写法律法规条文的长简可达3尺!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算数书》
而牍,多为木质,与简不同之处是加宽了好几倍,有的宽到6厘米左右,个别的达15厘米以上,呈长方形,故又叫做“方”或“版”。牍多用来书写契约、 医方、 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
安徽纪庄汉墓木牍
较长的文章或书所用的竹简较多,须按顺序编号、排齐,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条编串起来,叫做“策”或者“册”。
汉代的历书简册
《竹书纪年》图册
二十世纪以来,全国各地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木简和竹简,比较著名的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1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2 号墓出土32枚,都是先秦古籍与古佚书,这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土这样多的古籍 (称银雀山汉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竹简,这是自发现简牍以来第一次出土的秦简 (称云梦秦简)。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3座汉墓中发现西汉早期木简千余枚,其中有《汉律》等汉代法律古籍。
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
出土南越木简的渗水井J264
南越国木简
简牍书法与秦汉碑刻、唐楷、以及二王体系相比之下显得很草率,很稚嫩,但这正是它的可爱之处,正像我们回头去看我们自己的童年一样,稚嫩却美好。
曹魏˙楼兰木简
魏晋˙楼兰木简
魏晋˙楼兰木简(局部)
魏晋˙楼兰木简(局部)
魏晋˙楼兰木简
魏晋˙楼兰木简、牍
魏晋˙楼兰木简(局部)
魏晋˙楼兰木简
魏晋˙楼兰木简
魏晋˙楼兰木简
西晋˙楼兰木简
西晋˙楼兰木简(局部)
魏晋文书的书写载体,正值我国由简牍向纸质过渡的交替时期。从曹魏开始,木简文书逐渐减少,纸质文书不断增加,到前凉时期纸质文书几乎代替了木简文书。
楼兰出土的简纸文书墨迹,非常真实地展现出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情况。
晋凉˙楼兰木简
· END ·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