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游目帖》,毁于1945年原子弹轰炸
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摹本墨迹,
草书,纸本,11行,102字。
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毁于火。
此帖宋、明两朝皆在民间,
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入内府,
咸丰、同治年间赐予恭亲王,
后归日本广岛安达万藏所有,
内藤湖南曾为安达氏书跋。
此帖经过多次装裱,
前后隔水缝间的收藏鉴赏印模糊不清,
有乾隆御玺、恭亲王印多方。
前隔水外题签为
“晋会稽内史王羲之字逸少《游目帖》真迹”,
题签下有一无名题跋:
“此真晋泠金纸,紧薄如金,索索有声,
与笔阵图相类,载在襄阳待访录。”
帖尾有守和审定题跋:
“有钟绍京书印二字小印。
钟盖唐之越公也。
晋谢奕、谢安、桓温三帖,
并黄素《黄庭经》上,俱有此印。
见米元章《宝章待访录》。
而《黄庭经》今藏韩雷州处,
予屡见之,尤可据证耳。”
此帖安达氏有影印本。
摹本毁于火灾,现只有照片存世。
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
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
此帖书法妍美而不柔媚,矫捷而不轻佻,
求雄强而不强作怒张,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
明方孝孺称赞云:
“《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
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
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2007年12月3日,
失传已久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游目帖》
终于如期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
摊放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台上,
它栩栩如生,
一如1600多年前王羲之书写的真迹,
人们不禁感叹现代高科技的复原魔术。
然而,
《游目帖》颠沛流离的“一生”更加令人唏嘘:
出生于东晋乱世中,
历唐、宋、元、明、清五代,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纷纷将其收为囊中宝物,
不料世事无常,
清末八国联军入侵时,
未能幸免流亡海外的命运,
终于在二战期间
焚身于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
然而,2007年的这一天,
它以一种现代高科技的形式获得重生。
经过文物出版社的文物复制专家赵力华
和他手下四五个年轻人一年多的反复试验,
《游目帖》最终得以原样复原。
让现场专家感到惊讶的是,
帖子上墨迹深浅、印泥疏密,
甚至污渍、老旧之处都栩栩如生。
书画鉴定家傅熹年观看之后说,
《游目帖》“起死回生”了!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