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人生最后两幅画,虚报年龄,葫芦像瓢,李可染却说“犯糊涂都犯绝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人的生命总有终结之时,即使人有长命百岁之福气,却难免面对早晚离世的日子。就因为人有生命终结之时,所以生命就显得很可贵,时光更值得珍惜!
一个人的创作历程,也会随着身体逐渐衰弱而减产、停歇。公元1957年,齐白石也迎来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日子。
在那一年,他创作了不少作品。公开资料显示,1957年5月,齐白石获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公开报道中,他最后一幅作品《牡丹》,在五六月间完成。当年9月16日,齐白石走完漫长的一生。
齐白石到底活了多少岁?公开百科显示是93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但齐白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过这么一段事:在1937年,他听信长沙一算命先生的说法,用瞒天过海的技巧,在自己署名作品上将岁数加了三岁!因此,他的部分作品都以虚三岁的办法而注明。因此,我们能看到的、他最后一年所创作的作品,文从沈梦了解,大都自题97岁。这在公开资料记录的,他的最后一幅作品《风中牡丹》中也是如此。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花叶飘动,色彩绚丽。齐白石所题的字,尚没有凌乱的感觉。公开资料显示,这时的齐白石,身体状况尚不是太差。
那么,齐白石创作完“牡丹”之后的三个月里,齐白石到底有没有创作作品呢?
答案几乎是可以确定的。这幅作品被李可染、邹佩珠夫妇、黄苗子、郁风夫妇、张光宇、张正宇等白石老人的生前的好友和学生证实。这最后一幅画,应当是这幅《葫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创作这幅作品时,白石老人大约在将近油尽灯枯的最后岁月。老人的头脑已经不那么清晰,但他还要拿起笔,靠模糊的意志来创作。因此,他画的葫芦形状不完美,有些地方着色不匀。老人完全是凭着直觉勾勒出的葫芦的样子、不加修饰、气息凌乱!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老人创作的葫芦藤蔓,一如秋风和霜打之后的样子,四处散乱,没有规律……最让人感叹的是,在这幅画的题款上,齐白石竟自署:98岁……也许是老人意识已经恍惚,对自己的岁数,也并不能确定,因此有这笔误。当然,这也不算大问题,毕竟他也一直用着虚岁数,多虚一点也无妨……
当年隔一段时间,李可染、邹佩珠夫妇、黄苗子等人,就要相约来到张宅。张仃知道他们所为何来,总是沏上清茶后,恭恭敬敬从画室取出这张《葫芦》挂于墙上。于是大伙儿就开始唉声叹气,啧啧连声,继而又大呼击案的,也有拍腿拍到别人腿上的。如此这般,如醉酒似的痴狂一阵,于是散去。过些日子,再如此这般来一遍。
邹佩珠先生回忆说,隔日子长了没看这幅画,就像得了病似的,看完这幅画就像过足了鸦片瘾似的,精神头也足,人也兴高采烈了。
李可染对这幅画的评价是两个字:“绝了。”
又问为什么绝了?
李可染回答说:老人家画到这个岁数,胡涂了,连字都不会写了。”当时写这个“九”字,就问李可染:“这个九字是往这边拐还是往那边拐啊?”等到写“岁”字,怎么也记不起来,就写成了现在这个错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人“糊涂”了,只能画自己最熟悉的对象,当然也就是最简单的对象,那只能是葫芦,而不可能是别的如牡丹之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即使是画了一辈子的东西,信手画来,还是因为神志恍惚而出错。点了黄颜色画葫芦,这没错,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但用淡墨画叶子时恍惚了,画成了葫芦的样子,而且居然从大葫芦留白的地方冒出两笔淡墨,好像这葫芦穿了个洞。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等到用浓墨画藤时,又恍惚了,画着画着就勾成葫芦的样子了。但这都不要紧,老人完全是在“糊涂”状态下用本能在作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老人想画藤蔓,可心里想的还是葫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幅画最绝的是藤蔓,用笔用墨已经是天籁,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笔墨中包孕的精气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体健康的状态,是修养在完全自由自然自在自为的状态下的释放,一个中国画家只有到了这个境界才谈得上是“天爵”。与此相比,包括白石老人以前的作品,所有人的画都只能算是“人爵”。
【齐白石葫芦作品精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