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 PK 任伯年,谁才是海派画坛真老大?
在我国近代画坛有京津画派、岭南画派和海派,成三足鼎立之势。海派中的任伯年有“海派四杰”、“海上四任”之称,画风独特,引领潮流,中西结合,功力深湛。师者甚众,可称“任派”。比任伯年小四岁的吴昌硕为“后海派”领袖,“四绝”于一身,以书入画,重金石趣味,门人众多,可称“吴派”。任伯年和吴昌硕均为“海派”核心人物,各领风骚一百年。
一、吴昌硕花鸟画
吴昌硕的花卉取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历代创新者,也从近代赵之谦、任伯年艺术中吸收营养,可谓师学高格,出手不凡。在融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又贯通他的书、印之力,创造出雄健大度的写意风格。
吴昌硕作画时用篆籀草隶的笔法写花卉蔬果,追求拙纯而活脱的笔墨,既能力透纸背,又能奔腾飞舞。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仍照顾到气魄,他的作品“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他画葡萄、藤萝、瓜瓢等藤本植物,如龙蛇飞走;一气贯通;写枇杷、天竹、红梅等瓜果杂卉,古朴生动,深沉雄厚。
40岁左右,作画博取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50岁以后方以画示人。其作品重整体,当气势,有金石气。主张作画要用草书法,曾有诗曰:“草书作葡萄,动笔走龙蛇”。其作品对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颇有研究,匠心独运,配合得宜。其艺术风格尚在我国和日本均有较大影响。
吴昌硕接受的基本是传统的封建士大夫文化教育,他周围也不乏遗老遗少,他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情调也基本上是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但他的艺术中也侵满着浓郁的市民情调,具有平民文化的因素,他使用西洋红颜料入中国画也带有某种探革新色彩。
就其世界观来讲,他身遭兵乱之苦而优恨太平天国,欲求仕进实现救国安家的儒志却又官场失意,沦落坎坷,因而嘲讽达官俗世;他仇视外海曾投笔从戎却又与日本友人交往密切;他标榜崇仰清高却又在早年为生计不得不做“酸寒尉”,“走炎暑”之苦;他交游遗老却又从未攻击过革命党人。所有这些都是吴昌硕本人的当时处世状态,这对于他的绘画审美取向影响很大。
他继承的是传统的写意画风,不仅接续了传统,且独立门户,有所发扬,具有创造力。,震聋发聩地提出“苦铁画气不画形”的著名文人画主张。
二、任伯年
任伯年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吞吐古今,广收博取,既有传统,又吸收民间作画的营养,并受到西洋美术某些方面的影响,使他的画风具有一定程度的现代感和群众性。自到上海以后,视野大开,又受到同代名家的启示,画风大变,铸入化境,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成为一代大家。
任伯年的画,以雅俗共赏的形式,迎合了观照过西洋绘画形态的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而备受欢迎。他的画,由于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不少技法,所以在再现自然外在物象之真实和表现画面空间**等方面有着特殊成就。不过,也正因此,表现在传统中国画中的中国人的人生观念与人生态度,也就在任伯年的画中有意或无意被消解,被弃置。
任伯年在花鸟画上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花鸟画的重要特色,是构图奇肆多变,但却又雅俗共赏,无论是疏落的山花野卉,还是浓密的老树,画面上首先映入观者眼帘、最为夺人眼目的还是那些栖止飞鸣的禽鸟,这主要是作者平时对生活有过深入的观察,善于捕捉对象最生动的情态,并巧妙运用布局的虚实、疏密关系和形象动与静的对比变化。
任伯年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他对花鸟、人物、山水、鱼虫、翎毛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任伯年精于肖像,是一位杰出的有像画家。他的有像画重视写生,勾勒,点族,泼墨交错互用,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且题材相当广泛,多绘历史故事,民间神话传说等百姓喜闻的题材。
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 ,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雪涛先生说:“任伯年用色非常讲究,尤其是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及得过他”。
三、吴昌硕与任伯年审美特征异同之处
任伯年早年专门学过铅笔素描,拥有扎实的写生造型能力。他的画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且具很强的平民意识。他开创的清新流畅,雅俗共赏的风格,作为中国画商品化的最佳形式,提供了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化的成功契机。这也是他的画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但是,他的画虽迎合大众,却丝毫不俗媚,仍居自己独特的创制格局,任伯年的花鸟画在他的创作中也占相当比重,那些画多是他到上海卖画养家以后的创作,全然上海画坛风气和市场需要使然。
任伯年的花鸟画与他的人物画不可同日而语,与他画友吴昌硕的花鸟也难成轩轾。吴昌硕以书法金石入画,而这些恰是任伯年的弱项,尽管任伯年也写的一手好书法。吴昌硕三十岁上开始习画,四十岁遇到任伯年,由任伯年牵手步入画坛,任伯年对吴昌硕有知遇之恩。任伯年病故,吴昌硕在苏州风闻噩耗,急奔上海,挥笔为任伯年写下挽联:“画笔千秋名,汉石随泥同不朽;临风百回哭,水痕墨气失知音。”有如此眼光的,定不是凡人。
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反映了风衰俗怨,怫郁昂藏的时代气息;吴昌硕在承续海派通俗应世的同时更倾向于文人画,以朴茂、雄健的书法用笔,将清中期以来金石与绘画的相融推向极致,笔墨恣肆雄奇,气象苍茫古厚,发展了大写意花鸟画内蕴旺盛的精神。
任伯年的作品,多变而又丰富的构图、流畅的笔墨和清新明艳的画面,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笔墨与色彩融为一体,干湿浓淡相得益彰,并吸收了西画手法,绘画语言非常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尽管人们对任伯年的艺术成就仍然有所争议,但其雅俗共赏的美学特征以及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吴昌硕作画时用篆籀草隶的笔法写花卉蔬果,追求拙纯而活脱的笔墨,既能力透纸背,又能奔腾飞舞。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仍照顾到气魄,他的作品“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吴昌硕以书法入画,胜于任伯年,从气势上大于任伯年;而任伯年在构图方面远胜于吴昌硕,他们两位大师在构图布局上都有创新之处。吴昌硕在表现人本精神的问题上已超过任伯年,更具有文人画的精神内涵。他画葡萄、藤萝、瓜瓢等藤本植物,如龙蛇飞走;一气贯通;写枇杷、天竹、红梅等瓜果杂卉,古朴生动,深沉雄厚。
任伯年的花鸟画在经营位置上,并不牢守一种格局,而是根据画面意境的要求,变化无穷,时出新意。注意物象间的内在联系,取舍得当,露藏自然。对花鸟画中的出枝,他留心于体势的安排,既具有处在舞姿,而又具有内在的弹性,显得劲建而富有生命力。
对于色彩的使用,任伯年也有着不同过去花鸟画家的特点。用色明丽、爽快,即使使用较多的颜色,也能使之统调,毫无凝滞,混乱之感,依然保持明丽的特点。他的花鸟画合了工意结合的技法,色彩上具有水彩画的影响。有一些花卉、树叶的处理,成片挥写,略事点垛,效果有滋润未干,饱含春泽的感觉。
吴昌硕的绘画继承了文人画书写胸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传统。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国学基础以及刻苦的努力,他把诗、书、画、印真正熔为一炉,创造了独特的古拙雄健的风格,把中国绘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任伯年的绘画以花鸟画成就最大,他所创造艺术水平至今都尚未有人超过。
任伯年和吴昌硕两位都是“海上画派”当中的领袖人物,他们的绘画及其创造精神在中国画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