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为万虫写生
传统的中国画家,擅长花鸟者几乎都兼画草虫,因为花卉中点缀草虫更能使画面生机勃勃。历代画家多画蜜蜂、蝴蝶,广及蜻蜓、蝉、蝗虫等。据有关资料显示,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的时间,大约始于19世纪80年代(30岁左右),止于上世纪30年代初。齐白石扩展了草虫入画的范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所有他见过的昆虫几乎无所不画,齐白石自己曾立下豪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很难统计他一生究竟画了多少种草虫。如果说无所不画,以画的品种多取胜,只能限于“能品”的范围。对工笔草虫难在活灵活现,难在神形兼备,难在生趣盎然,而这种境界只有齐白石能够达到。
这不是偶然的,齐白石出身于湖南湘潭的贫苦农民家庭,长期的农村生活,造就了他朴素善良的性格,和对土地、自然和生灵的真挚情感,决定了他情不自禁地要用手中的画笔来倾注对昆虫……这种大自然的生灵的关爱。在他的笔下,昆虫无论对人类有害还是有益,没有是非、丑恶,有的是和谐共存和生活情趣。在他的心中,任何昆虫都有生存权,丑与恶的自然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把他们的自然性变为艺术性,化丑恶为美善。
此件《贝叶草虫》自署款“……八十二矣”。此时的白石老人已经定居北平,生活也比原来的悠闲,不再为生活而奔波不止。当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爱的绘画艺术。此画面中的贝叶与草虫之间既有较好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所画草虫的关节转承处都符合昆虫的生长规律,其它部分也无可挑剔。一般来说,画得细,很容易腻和板,甚至将草虫画成僵死的标本而无生气,而齐白石所画则是在精细中求生机,严谨处富变化,如此画中的蜻蜓翅膀上的网纹,用笔有轻重浓淡变化, 增加了翅膀的动感,这一切都是笔笔写出,积淀了他数十年的绘画功夫和学养。齐白石的画不但注重草虫的结构,还注重质感的表现,蜻蜓、蝉的翅膀画得很透明,有一触即掉得质感。
这些得益于早年的人像写真,《白石老人自传》中说:“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透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齐白石在工笔画技法的许多创新与运用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得到了徐悲鸿的赞美:“尽精微, 致广大”之境界, 体现出白石老人数十年的绘画功力、学养、 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以及长期的农村生活基础。
齐白石为我们创造出超于现实生活的草虫世界,他除了画人们眼中传统的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等,还把那些被人们认为丑恶的昆虫搬上了画面,我们看到他画的这些“丑恶”的草虫,忘记了它的属性,感觉到的是美好,是生活情趣,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这是一个生态平衡的世界,没有憎恨,没有残杀,自然界中的物种是美丽的和谐共存的。这正是白石老人为我们创造的理想的艺术境界,只可惜无声。(吴燕武)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